論語簡說(二四六)
●子圓
PDF注音版
  鄉黨第十.之七

  色惡不食,臭惡不食,失飪不食,不時不食,割不正不食,不得其醬不食。肉雖多,不使勝食氣。唯酒無量,不及亂。沽酒市脯不食,不撤薑食,不多食。祭於公,不宿肉。祭肉不出三日,出三日,不食之矣。食不語,寢不言。雖疏食、菜羹、瓜,祭,必齊如也。席不正,不坐。

「色惡ㄜˋ不食,臭ㄒㄧㄡˋㄜˋ不食」,「臭」,氣味。「臭惡」,烹調發出的惡劣臭氣。

「失飪ㄖㄣˋ不食,不時不食」,「失飪」,錯失烹調時間,不能掌握火候,導致食物過熟或不熟,對身體都有害。「不時」,包括吃了不合時令的食物,及不按正常時間進食,都有礙健康。

「割不正不食,不得其醬不食」,「割」,宰殺,並不是「切」。用不正當的方法宰殺,例如「玉筋羹」,用燒燙的烙鐵鉗住母牛的乳房,乳汁凝結在鉗上做成的料理,而母牛撕裂的哀號聲,令人慘不忍睹!今日尚有許多狠心傷害動物的菜單,奉勸仁人君子應當嚴以拒絕,切勿食用!醬料如同藥味,用得恰當,食物可以增加美味而減去害處。

「肉雖多,不使勝ㄕㄥ食氣。唯酒無量,不及亂。」「食氣」,五穀的飯氣。吃肉也有肉氣,中國菜先講性,次講氣,再講味。氣是調氣,味是養血,氣、味都有五種,和人體臟腑息息相關,所以肉氣不可超過主食飯氣,才能維持臟腑健康。酒量因人而異,未規定能喝多少,但酒醉就會言行錯亂,當以不醉為原則。

「沽酒市脯ㄈㄨˇ不食,不撤薑食,不多食。」「沽」、「市」,都是買的意思。外面買來的酒未必清潔純粹,外面買來的乾肉,也不知是何種動物的肉,考慮安全,孔子不吃。「薑」可以去邪味、發正氣,食用有益健康。但薑味辛辣,多吃恐生內熱的病,應適可而止。

「祭於公,不宿ㄙㄨˋ肉。祭肉不出三日,出三日,不食之矣。」「祭於公」,陪同國君參加祭祀,屬於公祭。「宿」,隔夜。公祭的肉,國君賜下,不留隔夜必須趕快食用,表示恭敬不遺留神明的恩惠。「祭肉不出三日」,指私人準備的祭肉,因為放久會腐敗,必須在三日內吃完。

「食不語,寢不言。」「語」,回答而說話。「言」,自己直接發表。嘴裡有食物,一說話如同灑下小雨,不雅觀也不衛生。假使宴會必須敬酒行禮,可等嘴裡沒有食物再說話,總之不必說話就不要多話。「寢不言」,好友難得相聚,睡覺還「連床夜話」,但須少說為是。

「雖疏食、菜羹、瓜,祭,必齊ㄓㄞ如也。」「疏」,粗糙。「菜羹」,用菜做成的糊狀濃湯。孔子居家所吃的粗食、菜羹、當地的瓜果,一定恭敬的致祭祖先神明,不敢忘本,絕不因祭品普通而荒廢禮節。

「席不正,不坐。」「席」,坐墊。現代人坐在椅凳上,古人則坐在地面上的方形坐席。坐席擺正才坐下,表示外在的言行舉止不亂,內心才能整齊安定,遇事才能臨危不亂、從容鎮靜。

本節經文,主要記錄孔子飲食的禮節。雖然古今飲食不同,卻可近距離觀摩聖人的一舉一動,把握當中衛生、自我節制、恭敬、仁慈的原則而學習,聖人並非遠不可及!

(待續)

8-a.png
【圖說】割不正不食,以不正當方式殘殺的食物,孔子不忍心吃。(圖:活炸陰陽魚)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簡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