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家中馬廄起火焚燒,孔子退朝歸來,問:「有沒有傷到人?」察知並未傷到人,接著問馬有沒有傷到。
國君賞賜煮熟的食物,必定端正坐席,先嘗少許食物。國君賞賜未煮熟的肉類,必定煮熟後進薦祖先。國君賞賜活的動物,必定畜養起來,等到祭祀才可宰殺。陪侍國君用餐,國君用餐前先祭拜,孔子會先為國君品嘗,試試烹調是否恰當。
孔子疾病,國君親往探視,孔子右臥在床,頭在東方,加朝服蓋在身上,再將束朝服的紳帶,托放在朝服上,猶如上朝一樣,向北覲見國君。
國君命令要召見,孔子不等馬車備好,就立即步行前往。
「廄焚,子退朝,曰:『傷人乎?』不ㄈㄡˇ,問馬。」「廄」,養馬的地方。孔子為魯國大夫,依照國家禮制,出門上朝備有馬乘代步。馬廄著火,孔子關心人,也關心馬有無受傷,一片仁厚之心。
「君賜食,必正席,先嘗之。」「君臣」是五倫之一,「君」領導國家,「臣」盡忠輔佐國君,皆為人民謀福利。辦好政治,家庭才能穩定,所以國君很重要。國君所賜的東西,與家中的東西意義不同,國君賞賜是一種光榮,獎勵臣子發揮才幹,治辦公事有成。臣子得到賞賜,不單獨享用,更追想父母的生養及栽培深恩,必先祭拜父母及祖先。「正席」,是席位及儀態端正而不歪斜隨便;加上「先嘗」少許,表示敬重國君所賜。
「君賜腥,必熟而薦之。」「腥」,未煮熟的肉類。「薦」,進熟食祭拜。得到國君賞賜,煮熟後先祭拜,將榮耀歸於祖先,是不忘本。
春秋時,鄭國大夫潁考叔,呈獻禮物給鄭莊公,莊公也賜宴款待潁考叔。飲食間,潁考叔把肉夾在旁邊。鄭莊公感到奇怪,就問原因。潁考叔答說:「臣下與家母平常一起進食,尚未吃到國君賞賜的食物。臣下珍惜國君的賞賜,想把肉帶回奉養母親,母親一定會感到光榮無比。」潁考叔的孝心感動了鄭莊公,使他思念起自己的母親,更設法修復母子的裂痕,親情如初。
「君賜生,必畜ㄒㄩˋ之。」「畜」,飼養。國君賞賜活的動物,必須飼養起來,等到臘月要祭祖祭天時,才能殺來祭祀,平時無故是不殺生的。
「侍食於君,君祭,先飯。」「侍食」,陪國君用餐,侍候國君。「君祭」,國君也要先祭先人,不忘本。「先飯」,是嘗一嘗食物是否腐敗變味,這是臣子盡忠的表現。
「疾,君視之,東首加朝服拖紳。」「疾」,重病,必須臥病在床。國君前來探視時,孔子仍不失敬君之禮。右臥而頭在東邊,面向北覲見國君。身臥床仍加朝服拖上紳帶,恭敬國君。
「君命召,不俟駕,行ㄒㄧㄥˊ矣。」「召」,上對下的呼喚。「俟」,等待。「駕」,將軛放在馬頸,準備好馬車,可以駕駛前行。孔子一接到國君呼喚,立刻動身步行出發,家中馬車準備好,再趕上去載送,不可緩慢怠惰,等待馬車備好才出發。這是隨時待命,先公後私。
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