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公在世時常勉勵學生說:「為學有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我九十多歲了,尚且天天讀書、求學。大家應常精進,今日比昨日更充實,這就是進步。」又說:「活到老,學到老,孔子帶著學生指向墳頭,說,進了墳墓,才不用學習。」北宋文學家黃庭堅更說:「一日不讀書,塵生其中;兩日不讀書,言語乏味;三日不讀書,面目可憎。」
雪公曾在春節時,撰寫春聯:「經書涵養心如鏡,福德薰陶語似蘭。」意境十分高遠,蓮友都很歡喜。內容也是鼓勵大家,要以經書來涵養自己的心性,進而讓心地充滿智慧光明。下聯則是行善培福,積功累德,薰修所及,連開口言動,也都像蘭花一樣芬芳。正是「面上無瞋是供養,口裡無瞋出妙香」。
古德說:「沒有天生的聖賢,自然的彌陀。」聖賢與彌陀,也是從因地起修。就如萬仞高牆,無不起於平地。而真正修道高人,直是威儀潔淨,道氣高卓,令人妄念不起。道氣指僧道修行的功夫,自然透出超凡脫俗的氣質。也是我們修行人要努力修鍊的境界。有修之人,見了會令人妄念不起。凡我學道人,能消除一分妄想,就開啟一分智慧。所以親近善知識,可以薰染道氣,脫胎換骨,修善止惡,進而轉凡成聖。
在窮鄉僻壤的學校,有心的教師常用「讀書可以改變命運」來鼓勵學生,要勤奮不懈,用功上進,藉以脫離貧困,改變命運。其實讀書不只可以脫貧改運,更是人類進步的階梯。讀一本好書,就如同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、交心,生命會因此而提昇。雪公說:「我以讀書為休息。」這豈止是忘懷勞頓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