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諺語說:「從善如登,從惡如崩。」字面上的意思,心要往良善的方向前行,是像登山一樣步步維艱,很是不容易。反之要往邪惡的方向前去,就如同山體崩塌一般,非常快速。
山體崩塌看過吧!大地震發生時,山體會崩塌。大颱風來時,大量的雨水,會造成土石流,車輛、房舍、橋樑都會瞬間被吞沒與摧毀。而心一旦往惡的方向發展,就會像土石流一般,快速傾瀉,難以收拾。
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。」是佛教的基本教義。也就是說,佛教徒,傷害人的壞事不要作,幫助人的善事要多作。並且要練習讓自己的起心動念都是清淨的,一點惡念都不能興起,這就是佛教。而教義中大小乘八萬四千法門,也是從這句偈中開演出來。
說到善與惡,且看唐朝,鳥窠禪師與白居易大文豪的一段公案。
白居易問禪師道︰「何為佛法大義?」
鳥窠禪師答道︰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」
白居易本以為禪師會有什麼高深的道理開示,竟然只聽到這麼簡單的回答。
便有些失望說︰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這句話連三歲小孩都懂得。」
鳥窠禪師道︰「三歲孩童雖懂得,八十老翁行不得。」
白居易聽後十分慚愧。佛法是用來實踐的。談空說有,也離不開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的基本教誨。
古人說:「從善如登,從惡如崩」,尤其提點我們修行人。要好好維護自己已建立起來行善之心,並且「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」。行善是用來莊嚴自己的,是我們走在佛道的護身符,雖然步履艱難,身心長時間熏修,久久成自然。正是我們轉凡成聖蛻變的必經過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