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宗天台 行歸淨土
●太虛大師述
●藏密整理


4-s1-1.png
【圖說】民國太虛大師,列舉歷代修學天台教觀,後歸修淨土的高僧大德,教人珍惜念佛因緣。

中國佛教的發展,自宋代以後,各宗各派,雖堅守本宗本派的傳承,但都是以「淨土」為依歸。民國太虛大師,在〈佛法總學•禪台賢流歸淨土行〉一文,有詳盡的論述,謹略釋錄出,供淨業學人參酌。

省常大師

談到天台教觀會歸於淨土,應該仰追到隋代的高祖智者大師所著《淨土十疑論》和《觀經疏》,因為這是天台教觀修淨土的最大根據。然而這還是依著個別修禪而結合淨土而言,至於透過禪宗,修天台教觀,最後會歸於淨土,應該首推被尊為蓮宗七祖的昭慶省常大師,因為他是先修天台止觀,後來才專修淨土的。

大概在宋淳化中,他在杭州昭慶寺仿廬山蓮社而創立淨行社,當時加入他的淨行社的,有比丘千餘人,公卿士大夫百二十人。這些公卿士大夫,都是一時的顯貴,如為首的王文正公旦,是做過宰相的。另有一位文章很出名的蘇易簡翰林,為作淨行社序云:「當布髮以承其足,剜身以請其法」,可想見省常大師是怎樣的受人傾信了。他領眾念佛,精勤不懈,數十年如一日。到六十二歲時,高聲說「佛來了」,隨佛而化生淨土。建塔於鳥窠禪師之側,被封為圓淨法師。

知禮大師

其次講到四明知禮大師,平常都稱為四明尊者法智大師。他是北宋中興天台教觀的人。他宏揚淨土,曾根據智者大師《觀經疏》而著《妙宗鈔》,也是淨土宗重要典籍。現時流行的《大悲懺》法,就是出於大師之手,是知禮大師率眾常修的懺法。又曾以念佛,定一期限,想棄壽生西。當時的大文學家楊億,函請留世,並以問答方式討論淨土要義。

後數十年,有自稱私淑弟子等待詔命的陳瓘,號瑩中,進入天台教觀修學,著《三千有門頌》,讚揚淨土。他在〈延慶寺淨土院記〉中說:「明州延慶寺住持比丘,每有講席,以天台觀行為宗。自法智大師知禮,行學俱高,聽徒心嚮,繼其後者,又皆得人。……普融無礙,然後空假俱中;分別未忘,不免權實互諍。」知禮大師掌握了天台與淨土的要旨。

宗曉、遵式大師

四明尊者知禮大師以下,天台宗分為「南屏、廣福、神照」三家。至於修淨土的,要算「神照」派下所出的宗曉法師為最著名。

和知禮大師同時同師的,有杭州下天竺的慈雲懺主遵式法師。著有《淨土》、《金光明》、《觀音》等諸懺儀,所以稱為慈雲懺主。他精勤念佛,發願往生,被他化導的人非常多,可說是天台與淨土傳入民間的一個有力者。他的著作,有《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》,及《淨土懺法》,都被選入《淨土十要》裏。又著有晨朝十念法,提倡十念法門尤力。

圓照律師

再講到靈芝圓照律師,他是宋代重興律宗的祖師,不過他的律宗與南山道宣律師稍異,而是尊崇天台教義,又以淨土為歸的。所以律宗從此便與天台淨土相倚了,故為天台、淨土融和的巨擘。而民國以來的弘一法師,可稱為是他繼承者。

圓照律師,最初本著慧布法師「方土雖淨,非吾所願。若使十二劫蓮花中受樂,何若三途極苦處救眾生也」的見解,後遭重病,在病中覽讀《淨土十疑論》,才轉而推崇淨土。又由善導大師「專雜二修」的分辨,而專持名號,常懺悔當初反對淨土的過錯,發願宏揚淨土,普度眾生。

傳燈大師

以上都是宋朝天台會歸淨土的典範。至於明朝萬曆年間的幽溪傳燈法師,又為明代重興天台教觀的人。著述甚富,尤其大力宏揚淨土,傳燈大師的修學要旨,見於他所著的《淨土生無生論》─蕅益大師也收入《淨土十要》裏。

《生無生論》建立十門:一、一真法界,二、身土緣起,三、心土相印,四、生佛不二,五、法界為念,六、境觀相吞,七、三觀法爾,八、感應任運,九、彼此恆一,十、現未互在。確實能攝天台圓境觀於一句彌陀中者!著有《淨土法語》,甚能切中事理!可謂天台、淨土的極致法則。

蕅益大師

靈峰蕅益大師,名智旭,他和蓮池、紫柏、憨山,稱明末四大師。他理解閎深,學問豐富,行願專在念佛往生。

起初,他所學不拘於一宗,後來卻承天台的嫡傳,同時被尊為淨土宗的第九祖。關於他宏揚淨土的著作,以《彌陀要解》為最,稱為絕唱。曾選《彌陀經要解》以至袁中郎《西方合論》為《淨土十要》,後由弟子成時堅密法師評點敘述,精刻行世,實為淨土宗最精粹的寶典。

4-s1-2.png
【圖說】蕅益大師,所學不拘於一宗,後來卻承天台的嫡傳,同時被尊為淨土宗的第九祖。

截流大師

虞山普仁寺行策截流法師,是清初順治、康熙間人。起初曾習天台教觀,後來專修淨土,精勤修持,不遺餘力,因而信從者甚眾。留有《淨土警語》與《七期規式》各一卷,雖文字不豐而簡潔精闢。他認為禪淨二門,宜各專務,不必兼修。《七期規式》,為清代以來打念佛七的濫觴。近年來由印光法師推為淨土十祖,不無卓見。

省庵大師

杭州梵天寺省庵思齊法師,他為清代雍正、乾隆間人,在天台宗的傳承上,他是靈峰派下第四代祖師。由彭二林居士編集他的語錄,並作序,文義精當簡約。傳誦於佛教緇素者,是他所作的《勸發菩提心文》。此書第九「為求生淨土故」有說:「在此土修行,其進道也難,彼土往生,其成佛也易。……下菩提種,耕以念佛之犁,道果自然增長。乘大願船,入於淨土之海,西方決定往生。」闡發淨土宗旨,最為扼要。並在甯波阿育王寺倡設「涅槃供佛舍利會」,用勝美的供品,陳列金銀珠寶供養,直到現在,這種「供佛會」仍續行未衰。被後世尊為淨土宗祖師。

台淨典籍

關於天台結合淨土的書籍,首先應提到《淨土十疑論注》,這是智者大師宏揚淨土的要論。宋代初年,有澄彧法師所撰的《十疑論注》,修《續高僧傳》的贊甯僧正為書作序,現存《續藏》中。還有《樂邦文類》,共五卷,是南宋間四明石芝宗曉法師撰。首卷,採集經論要義;二卷,集序跋文讚等;三卷,集記傳,關於淨土宗初祖以及「蓮宗繼祖五大法師傳」也在其中;四卷,集雜著;五卷,集賦銘偈頌詩詞。更續以遺稿兩卷,摭拾前五卷所遺漏的。確實是南宋以前,除各大經論疏注外的淨土文獻集成。

《樂邦文類》卷二:〈錄存南宋初崑山子元法師之十門告誡中的圓融四土選佛圖〉。子元法師,號萬事休,專修淨業。宋高宗乾道二年,召至德壽殿,演說淨土法門,宋高宗賜「勸修淨業白蓮導師慈照宗主」尊號。

《淨土指歸集》二卷,義分十門,係元、明間蘇州北禪寺大佑法師集。大佑法師也是天台教觀而修淨者。《指歸集》的第一,原教門中「蓮社立祖」條,曾載宗曉法師建立慧遠至宗賾為淨宗八祖,其餘所錄也都很扼要。永明大師四料簡偈,就是記載在此書的第三,「法相門」內。與《歸元直指》,同有破斥性命雙修等類的仙道邪說,可見那時先天道等已有萌芽了。

《西方直指》,是淥田一念居士編,自序說:「袁中郎撰《西方合論》,為參禪未悟者告,余著此書則為未聞西方者告。」直敘念佛行法,及經論祖師指歸、證驗持戒等,平實簡明。

還有道光年間的悟開法師,居靈岩山下寶藏寺,以淨土法門自行化他,撰《淨土知津》,又稱《念佛百問》,頗便於初機。《蓮宗正傳》,將遠公至徹悟大師列為淨土宗十一祖,也是他所著。

教觀功難剋

天台教觀,須精研「藏、通、別、圓、頓、漸、秘密、不定」化法、化儀八教。再輔以修「析空觀、體空觀、次第三觀、一心三觀」,歷經十乘觀法,破「見思、塵沙、無明」三惑。從「理即、名字即、觀行即、相似即、分證即、究竟即」,依序修行而究竟佛果。

惑難斷,時劫長,故修天台教觀的行人,了知修證位階之後,都選擇淨土念佛為修行依歸。當身得生淨土,一生淨土即圓證「位、行、念」三不退,最為直捷。蕅益大師詩云:「教觀功難剋,橫超念最賢。一聲佛號處,已侍世尊前。」將歷代「教宗天台,行歸淨土」高僧大德的心聲,和盤托出。

4-s1-3.png
【圖說】修天台教觀的行人,了知修證位階之後,都選擇淨土念佛為修行依歸。


【前期連結】一分恭敬 一分實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