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畔響起「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……」歌曲,悠遠清澈。正是弘一大師李叔同所作詞。早年大師留學日本,學習西洋畫、音樂、戲曲。亦擅長書法、篆刻。在藝術上成就非凡。卻在民國七年出家於杭州虎跑定慧寺,弘揚南山戒律。
從才華橫溢,放下俗情而歸於佛道,持戒念佛的人生轉折,令人敬仰。與其書信來往的朋友很多,在〈致鄧寒香居士〉信中,更能體會弘一大師一片苦心,勸友人持戒念佛,橫出三界,求生淨土。自然我執斷,何愁不開悟?弘一大師信中說:
我們辦道,能伏住我執已經是不容易的事。何況是斷除此執著,達到我空境界。所以蓮池大師說:「當今之世,未能找到初果聖人,初果僅能斷見惑,都找不到,更何況二果、三果斷思惑之人。」徹悟禪師也說:「但斷見惑,如斷四十里長的流瀑,何況斷思惑呢?」所以一階一階斷惑豎出三界,非常難啊!
假使能持名念佛,便可橫出三界輪迴,比豎出者,不是更省力嗎?蕅益大師云:「無始劫以來,妄認有實在的我,然不過是四大假合之身而已,何嘗有我呢?或未能頓悟,亦不必一心一意求悟。但專持清淨戒法,求生淨土,功夫深,用力久,現前或未來,必能覺悟無我的自體。悟己無我,即能見佛,即可成佛矣!」又云:「假使不能真心信入,也不必另外起猜疑之情。更不必錯誤的承當,只需深信持戒念佛,自然不知不覺便信了。」
由此看來,我們專修淨土法門者,不必像參禪的人,專依自己力量開悟,處處用心破除我執。若一心念佛,證得念佛三昧,我執自然消除。比修禪的人,專靠己力豎出三界者,其中困難和容易,豈只天淵之別啊!(若是現身未證得正定三昧,往生品位不高,未來見佛聞法時,見惑立即斷除。但能見到阿彌陀佛,何必憂愁不能開悟呢?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願中說:「假設我成佛了,極樂國中的天人,若還生起想念貪著身見者,我就不取得正覺。」確實如此,我們應該要深信。)
但是眾生根器不同,有人適合一門深入,有人喜歡兼修其他法門,應各自思量判斷,不可隨便效法他人。只要隨分隨力,因病下藥,就不會有差錯了。
持戒念佛,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與其他修行方法比較,方便中的第一方便,圓頓中最極圓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