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假方便
至於說「不假方便,謂不假諸餘方便」,直接用圓教的念自性佛,以這個方便法,不必再借用其他的方便。因為藏、通、別、圓這四教,圓教是「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」,是最圓融、最快速、最殊勝的了。所以不用再借用其他的方便。
「非謂念自心佛不是勝妙方便也」,圓教的念自佛也是勝妙方便,不能說念自心佛就不是勝妙方便,這叫做「不假方便」。
念自佛、念他佛,都是不假方便,都是勝妙方便,那麼這兩種有什麼區別呢?
我們要知道,念自佛必得要先開圓解,否則沒辦法念自性佛。自性佛在哪裡?我們的本覺,如果還沒開圓解的話,都不認識,怎麼念?而念他佛,尤其是念彌陀淨土阿彌陀佛,因為有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。
蕅益大師在《彌陀要解》中講,雖然沒有開圓解,但是法門很特殊,「暗合道妙,潛通佛智」。道妙就是圓教的教理,佛智就是圓教的智慧。持念六字洪名的時候,就等於相似的開了圓解。
所以不只是勝妙方便,而且是前面講的第一勝異方便,又勝妙而且又特別。這裡頭的秘密義理很多,唯佛與佛乃能究盡,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明白的。
如染香人
「香」,是比喻「本覺理性」。「染香人,身有香氣」,是比喻「無明熏,變成始覺也」。
熏就是熏習,我們眾生現前這一念心,原本就是真妄和合。《大乘起信論》講:「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」,和合的情形是非一非異。
所以我們心法,本來就具足染淨二分,有染污這一分,有清淨這一分。染污的就是有無明,有根本無明;清淨的是我們的本覺,本來覺。彼此互相熏習,淨分熏習染分,染分也熏習淨分。
熏習,還有內熏、外熏。外面力量屬於外熏。我們所以走正路,就是因為聽了佛法,有師友的影響,這是屬於外熏。
外熏的力量讓淨分增強,就變成始覺,所以喻「無明熏」。無明熏,就是無明被本覺所熏習,就變成背塵合覺,「變成始覺」。
以上這一段是就念自佛來消釋文意。
自他俱念
至於「自他俱念,例此可知」,明白了念自佛,也明白了念他佛,那自他俱念就不必細講。
「例此」,就是可以例同前面,就所觀境,還有就能觀的智,都有講到雙念自他佛,就可以例同而了解。
大原則就是要先開圓解,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;尤其是我們眾生跟佛,是自他不二。先了解這個道理,這就是念自佛。
然後又不排斥,藉著十方證果的如來,或者是藉著阿彌陀佛的正依二報,就好像《十六觀經》所講的,來憶念諸佛,藉此來顯發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。所以也念自,也念他,那就是自他俱念。
到這裡,是大勢至菩薩介紹自己修行的情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