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周光,字西蓮,是江甯(江蘇省江寧區)的秀才。天性純厚,淡薄名利;雖然家世顯貴,卻絲毫沒有紈袴的習性。
到了中年,周光長年持齋、信奉佛教,日誦《金剛經》、《般若經》、佛號數萬聲,以求生淨土。每每與朋友相見,除了寒暄幾句外,便即提倡淨土法門,諄諄勸勉朋友信受奉行。又集資重刊《彌陀經疏鈔》,親自校對,在長江、淮河一帶流通。到了八、九十歲,周光仍然神氣強健,念佛也更加精銳有力。
清嘉慶二十二年秋,周光罹患疝氣疾病,甚是危急,然而仍執持阿彌陀佛名號,沒有因此停止,疾病很快就痊愈了。有人以此稱許他念佛有成,周光則說:「那段時期,剛開始我也痛苦難忍。繼而想到,身體既是假的,那麼苦也不是真的。何況身和心相比,精粗立判。身體痛苦他的,我無可奈何;而我的心自念佛,身體對於我也無以為力!剛開始,仍然是身心角立的狀態;後來,漸漸只知道有心,沒有知覺有身,如此一來痛苦也就消止了。」說完就往生了。
周光曾經創作淨土詩一百多首,刊行於世。
其一:
早投清泰為棲息,休向濁塵論有無;
煩惱熾時徵定力,念頭起處作工夫。
尺香勤課三千佛,趁意隨輪百八珠;
慈母倚閭虛眼望,可憐逝子尚迷塗。
【注】清泰:極樂世界。閭:門。
其二:
娑婆障道事縱橫,說著蓮邦夢亦清;
一息不來千劫恨,寸陰肯捨六時名?
如雞抱卵溫相續,似火鎔金鍊愈精;
當下情根除卻盡,自然真性現圓明。
(《染香集.淨土詠》)
《淨土聖賢錄續編》的編者西史氏(胡珽)說:「佛說:苦莫過於有身。因為有身即有罪業,有罪業即有痛苦。周光確實能知身假、苦不真,而返本窮源,罪亡心滅,這就是西蓮居士(周光)的智慧啊!」
周光,字西蓮,江甯諸生。天性純厚,淡於榮利;雖家世貴顯,絕無紈袴習。
中年,長齋奉佛,日誦《金剛》、《般若經》、佛號數萬聲,求生淨土。每朋友相見,寒暄數語外,即提唱淨土法門,諄諄勸勉。集貲重刊《彌陀經疏鈔》,手自校讐,流通江淮間。耄年,神氣矍鑠,念佛益銳。
嘉慶二十二年秋,患疝疾甚危,而執持名號不輟,疾旋已。人或以此稱之,則云:「我於爾時,初亦痛苦難忍。繼想身既是假,則苦亦非真,況身之與心,精麤判然。彼身自痛苦,我無如彼何;我心自念佛,彼亦無如我何!始猶身心角立,漸漸只知有心,不知有身,而痛苦遂絕矣。」尋卒。
嘗作淨土詩百餘首,刊行於世。
一云:
早投清泰為捿息,休向濁塵論有無,煩惱熾時徵定力,念頭起處作工夫;
尺香勤課三千佛,趁意隨輪百八珠,慈母倚閭虗眼望,可憐逝子尚迷塗。
一云:
娑婆障道事縱橫,說著蓮邦夢亦清,一息不來千劫恨,寸陰肯捨六時名?
如雞抱卵溫相續,似火鎔金鍊愈精,當下情根除却盡,自然真性現圓明。
(《染香集.淨土詠》)
西史氏曰:佛言苦莫過於有身,是故有身即有罪業,有罪業即有痛苦,洵能知身假苦不真,斯返本窮源,罪亡心滅,西蓮其智矣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