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事養心
古人小學教育,教孩子做事,便可自然培養他們的心地,在不知不覺中就變好了。等到他們漸漸長大、有了更多經歷而通達事物,就沒有什麼難得住他們的了。
現在的人既沒有本領,還只去研究賞玩古董,想方設法安置擺放,反而損害了心地。
明辨正謬
凡是君子、小人的分辨,善惡、義利的分曉,輕重緩急的明晰,小學老師沒有不反覆為學生講解、誠懇殷切開導曉諭,以啟發子弟的心志,因而要求子弟必當為之。並就著子弟的行為,給予榮耀,或令他們懂得慚愧並知恥,讓他們感到歡欣鼓舞,一天天趨向良善。本具的天然良心得到了保全,而沒有被破壞污染,這就是如今挽救當世的第一要義。
否則,錯失童蒙的養正,積習就難以轉變了。雖然記下來的東西很多,又可以講得精闢,寫得也很高妙,也都只是紙上的工夫,而對於自身實際的修養,又有幾個字得到受用。
甚至有的子弟放任習氣順從欲望,文過飾非,敗壞綱常擾亂風俗,將古道視為迂腐,以為守禮就是死板,把廉恥當作是違反常情,這就是古人所說的「侮聖言」,輕慢聖人的言論,就相當於不認識字的人,又怎麼能談得上是讀書呢!
首要教子
凡是身為老師,就要念及當時的社會風俗,不能安於依循舊法,貽誤子弟。關於教學和讀書,曾經聽許多先輩曉諭說:「人生至樂莫如讀書,至要莫如教子。」人生最大的樂趣莫過於讀書,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教育孩子。
世人之所以千方百計奔波操勞,不過是想為子孫做長遠的打算;卻不知道若子孫賢德,本來就用不著苦心經營;如果子孫不賢,那麼整日苦心經營,恰恰是更讓子孫增加過失、放縱欲望,很少有不覆滅失敗的人。
所以愛惜孩子,沒有比教育更重要的了;教育孩子,沒有比教以正道更可貴的了。光是疼愛而不教育孩子,根本就不能稱得上是愛;教育孩子卻沒能引入正道,又怎麼能說是教呢?
為什麼這樣說呢?一個家庭的盛衰,在於是否有禮法道義、子孫是否賢德。為什麼如此呢?如果子孫果真賢能,禮義也確切明瞭,那麼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、夫義婦從,一家人和和氣氣,有什麼富貴能比得上呢?更何況這樣的人家,得有天助、眾人和順,鬼神守護他們積累的陰德,沒有不興旺壯大的。
如果子孫不賢善,也不明禮義,做兒子的忤逆父親,做弟弟的對兄長傲慢,妻子違逆丈夫,親人之間相互殘害,終日憂傷不得安寧;即使擁有富貴,又怎麼能夠享受得到呢?更何況,這樣的人家,神人共憤,天地不容,沒有不衰落的啊!
立身立家
為什麼有些做父親和兄長的人,沒有念及這些,知道愛孩子,而又不知道怎樣去愛。知道留給孩子財產,而不知道留給孩子德行。即使或有知道禮請老師,也不過是在科舉學業下工夫。又有的認為通過科舉獲益太慢了,因此只記誦對偶來學語,認識官吏的公文往還,讀一些雜書。其他如禮義之類,就看成沒有用的多餘之物,不曾談及。像這樣的人,雖然說是教育孩子,實際上是害了他們,這能稱得上是教育嗎?
一個人立身安家,可以憑恃、傳承永久的家道,就只有禮義。而紛亂的權勢利益如過眼雲煙,一剎那間就會幻滅,怎麼能是傳家久遠之道呢?更何況講求禮義,即使貧賤,別人也會敬仰他;不講禮義,即使富貴,別人也會鄙視輕賤他。遍觀古往今來,多少身為將相的人最終遺臭萬年,而安貧樂道、深居山谷的人,卻能夠流芳百世,原因就在於此。
如果身為父兄能夠識破這層道理,那麼教育子弟,就應當讓他們看見美德的價值,不能讓他們只看利益。當令他們堂堂皇皇行於仁義之道,而不應讓他們在勢利中徬徨不安。當使他們耕種、讀書,勤儉治家;不能讓他們在官府出入往來,欺騙公義、玩弄法度,以僥倖心態,企圖得到不應有的富貴。
既已教育子弟走上正道,培育他們很久了,他們的根基也已經紮實深厚,那麼其中天資秉性高的人,成就了德行才能,足以輔佐國家而光耀門楣。而那些次一點的人,也可以遵守法度、遵循義理,保住家業、令家庭和順,不至於有破敗顛覆的憂患。
是以,年長卻不懂得教育子孫,是家裡的不祥之兆。該養育他們而沒有達到切實的教育,該培養他們而沒能成就應有的才幹和品德,這樣身為父兄,又有什麼值得快樂的呢?
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