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說:「顏回啊!沒有幫助我的教學,對於我所說的,他都無所不喜悅!」
「回也,非助我者也!」這是孔子從反面讚嘆顏淵善於學習。「回」,指顏回,姓顏,名回,字子淵,少孔子三十歲。他是孔門中領悟力最高的學生,言語科的高材生子貢曾說,自己不敢和顏淵看齊,顏淵是「聞一以知十」,而自己只是「聞一以知二」。平時孔子與顏淵談話時,顏淵常常是只有聽講卻沒有反應,看起來像是愚笨的人。其實顏淵能完全領會孔子所教,而且進一步深入發揮其中的奧義。平常教學講究師生來回問答啟發,顏淵悟性高,只有聽聞沒有發問質疑,在座的同學無法得到交互問答、激發領悟深義的機會,所以孔子才說,顏回對於他的教學沒有幫助。
魯國大夫孟懿子也是孔子的學生,他請問孔子如何行孝?孔子只回答「無違」二字,結果孟懿子沒有追問,沒有進一步求解的動機,於是孔子就不再往下說。樊遲為孔子駕車時,孔子藉機提起此事,樊遲就進一步請教如何做到「無違」?孔子告知要做到父母在世的奉養、去世的安葬,和往後的祭祀,都要依禮而行,才是盡孝,才符合孟懿子父親孟僖子交代學禮的遺願。所以學習想要深入,重點還在自己主動發現問題,肯積極請教師長,才能學習有得落實力行。
「於吾言無所不說ㄩㄝˋ」,「說ㄩㄝˋ」,同「悅」,顏淵聽聞孔子所說,當下就解悟而喜悅於心。「於吾言」,孔子平時教學都說些什麼內容?〈述而篇〉孔子說:「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游於藝。」道、德、仁、藝四種,就是孔子施教的內容。孔子講學以仁為本,顏淵曾經問仁,孔子答覆「克己復禮為仁」,克制自己合乎禮制規定就是仁。顏淵更進一步請問力行的方法,孔子告知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」,顏淵當下領解,喜悅奉行。顏淵也曾自述,孔子的教導善巧而且循序漸進,教導他「博文、約禮」,廣博的學習「道、德、仁、藝」各種學問,以禮來約束自己言行心念。顏淵愈學習愈感到「欲罷不能」,內心無比喜悅。
學習本章,應當理解孔子期望學生能自己求學,肯切問近思,鍥而不捨,學不會絕不停止!
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