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
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
(依報妙).卅四
●雪窗研學小組

【經文】
其音演暢: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聖道分,如是等法。
 
【要解】
五力者,信根增長,能破疑惑,破諸邪信,及破煩惱,名信力。精進根增長,破種種身心懈怠,成辦出世大事,名精進力。
 


 〔研討〕
問:《便蒙鈔》云:「身精進破身懈怠,口精進破口懈怠,心精進破心懈怠。」請問要如何做才能身精進?要如何做才能口精進?要如何做才能心精進?
答:依十善業。
  身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婬。語: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。心: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。
  口精進:說誠實語(相對於妄言)、柔軟語(相對於惡口)、和諍語(相對於兩舌)和「質直語」(有意義的話,相對於綺語)。
問:《便蒙鈔》云:「成辦出世身口意大事」,那如何是出世之身口意精進?
答:出世的身口意精進,就是六度。
  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是身口二業的精進。禪定、般若是意業精進,心常常保持在定中,不要雜亂,不要妄動,這就是精進;不雜亂,不妄動,自然開智慧,所以是意精進。所以六度就是出世的身口意精進。
  如果我們能夠常常想六度,常思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禪定、般若,這就是在身口意上面精進。
  常常念佛,一有空就念佛,是哪種精進?手拿念珠,是身精進;口裡念佛,是口精進;心裡佛號提上來是意精進。所以一念佛,三業都精進。
問:信根諦觀分明,就會變成信力。精進根不斷增長,變成精進力,就可以破懈怠。那精進根怎麼會增長變成精進力?往往剛開始做有興趣,做久了就懈怠,這就沒有精進力。請問能夠一直前進的力量是什麼?
答:「信為欲依,欲為精進依」,故應加強「欲」,即願望。對一件事情為什麼會這麼勤奮,這麼認真,這麼打拼?其中就有精進,因為有欲望。
  《百法直解》「欲」的定義是:「於所樂境,希求冀望,以為體性。」對一個境界希求盼望,就會精進。對念佛有信心,對極樂世界有信心,對阿彌陀佛有信心,為什麼不會精進念佛?沒有盼望,沒有希求,沒有想一定要往生、想趕快往生,沒有想要上品上生。若沒有這個希求心,所以懶於念佛。沒有希求盼望的心,當然就精進不起來。
  為什麼菩薩能夠常精進?他們志在必得,不敢浪費時間。每天一有時間,一定在出世法的道業上面用功。若志不在必得,當然就是懈怠。常誦《阿彌陀經》、研究《阿彌陀經》,就是讓我們對極樂世界的希求心與日俱增,越來越喜歡,念佛的心自然增長。


(待續)

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