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傳曰:「震亨。震來虩虩,恐致福也。笑言啞啞,後有則也。震驚百里,驚遠而懼邇也。出可以守宗廟社稷,以為祭主也。」
「震亨。震來虩虩,恐致福也。」
虞翻注:「懼變,承五應初,故恐致福也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繫辭下傳:「四多懼。」九四又失位,懼而變柔,上承五,下應初,初乾為「福」,(虞氏逸象:乾為福。)故「恐致福也。」
「笑言啞啞,後有則也。」
虞翻注:「則,法也。坎為則也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周禮天官冢宰「以八則治都鄙。」鄭玄注「則,灋也。」孫卿子(即荀子,名荀況。)「水主量,必平似法。」故坎為法。亦為「則」,而「則」訓釋為法也。初應四,故「後有則也。」
「震驚百里,驚遠而懼邇也。」
虞翻注:「遠謂四,近謂初,震為百。謂四出驚遠,初應懼近也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震以二陽爻為主,九四在外,故虞注云「遠謂四。」初九在內,故虞注「近謂初。」震為「百」,即從臨二陰息時,上有五陰爻,每爻二十四策,合為一百二十,舉大數,故「為百」也。臨卦二爻互體震,虞氏逸象震為出,自二出居于四,為「驚遠」。初九本比二,今又之四,為敵應,故「懼邇也。」
「出可以守宗廟社稷,以為祭主也。」
虞翻注:「謂五出之正,震為守,艮為宗廟社稷。長子主祭器,故以為祭主也。」
干寶注:「周,木德震之正象也,為殷諸侯,殷諸侯之制,其地百,是以文王小心翼翼,昭事上帝,聿懷多福,厥德不回,以受方國。故以百里而臣諸侯也。為諸侯,故主社稷。為長子,而為祭主也。祭禮薦陳甚多,而經獨言不喪匕鬯者,匕牲體,薦鬯酒,人君所自親也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
虞注○說卦傳「帝出乎震。」故曰「出」。六五失位,伏陽出,變之正,為九五。震子繼乾(鼎卦互體乾),世守為「守」。(虞氏逸象:震為守。注,守宗廟社稷。)艮為門闕(說卦傳文),又為鬼門,故為「宗廟社稷。」長子主器,器,祭器也。說卦傳:「雷風相薄。」虞注「謂震巽同聲相應。」以卦氣說,震春,兌秋,坎冬,離夏。春秋享祀,以時思之。故長子「以為祭主也。」
干注○孔子家語「周人以木德王。」所以干注云「周,木德。」說卦傳震東方,是東方卦,為木德,故干注云「震之正象也。」周受殷封,地方百里。毛詩大雅大明章云「維此文王,小心翼翼,昭事上帝,聿懷多福,厥德不回,以受方國。」干氏引之以明恐懼致福之意。(毛傳:四,違也。鄭玄箋云:小心翼翼,恭順貌。昭,明。聿,述。懷,思也。方國,四方來附者。)孟子公孫丑上篇,孟子曰「文王以百里。」故干氏云「以百里而臣諸侯也。」屯卦下體震「利建侯。」故「為諸侯,主社稷。」又長子主器,所以干注「為長子,而為祭主也。」祭祀之禮薦陳祭品甚多,而經獨言「不喪匕鬯」者,鄭氏玄前注曰:「人君于祭之禮,匕牲體,薦鬯而已,其餘不親也。」
李氏道平案語:「王肅云:有靈而尊者,莫若于天。有靈而貴者,莫若于王。有聲而威者,莫若于雷。有政而嚴者,莫若于侯。是以天子當乾,諸侯用震。地不過一同,(康熙字典引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,百里為同。)雷不過百里,政行百里,則匕鬯亦不喪。祭祀,國家大事。不喪,宗廟安矣。處則諸侯執其政,出則長子掌其祀。義亦可通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