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傳曰:「洊雷,震。君子以恐懼脩省。」
虞翻注:「君子,謂臨二。二出之坤四,體以脩身。坤為身。二之四,以陽照坤,故以恐懼脩省。老子曰:脩之身,德乃真也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爾雅釋言曰:「洊,再也。」震,上下兩震相重,故曰「洊雷,震。」猶兩坎相重,而曰「水洊至」也。陽爻為君子,故虞注「君子謂臨二。」臨九二出之坤四,六四之二,成震卦。臨四體應初,為復震。復卦初爻象傳曰:「不遠之復,以脩身也。」故曰「脩」。臨卦坤形為身。臨二上之四,以陽德照坤身,故「以恐懼脩省。」此引老子者何也?道德經曰:「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脫,子孫祭祀不輟。」復繼之曰:「脩之於身,其德乃真。」蓋「善建不拔。」即震「建侯」也。「善抱不脫。」即「不喪匕鬯」也。「子孫祭祀不輟。」即「出可以守宗廟社稷,以為祭主也。」而復歸于「脩之身,德乃真」者,言必有德,而後可為建侯主祭之本也。李氏疏案語:「愚案:中庸曰:恐懼乎其所不聞。其有聞而益加恐懼,可知也。雷震而鳴,聲威竝至,君子聞之,故益恐懼而脩省。」
虞翻注:「虩虩,謂四也,初位在下。故後笑言啞啞。得位故吉也。」
干寶注:「得震之正。首震之象者。震來虩虩,羑里之戹也。笑言啞啞,後受方國也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
虞注○初九與四應,故虞注「虩虩謂四。」爻例上為前,下為後,初位在下,故「後笑言啞啞。」初九陽爻得位,故吉。
干注○以九陽爻居初,得下體震之正,是首震之象。始則「震來虩虩」,是周文王囚于羑里,恐懼之象也。「後」則「笑言啞啞」,是文王以受方國(鄭玄箋:四方來附者。)致福之象也。
象傳曰:「震來虩虩,恐致福也。笑言啞啞,後有則也。」
「震來虩虩,恐致福也。」
虞翻注:「陽稱福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初九陽爻為乾,虞氏逸象乾為福。繫辭下傳:「四多懼。」懼則變為陰柔,而與初相應。故「致福也。」
「笑言啞啞,後有則也。」
虞翻注:「得正,故有則也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初陽得正位,應互體坎,虞氏逸象「坎為則」,注「則為法則」,故「有則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