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拿出講述備覽(五),《釋義》是「三明證本跡者」。對照著看。
「三、明證本跡者」,是大勢至菩薩說明自己修證的情形。
所觀境、能觀心
前面已經講過兩部分。
一部分是所觀的境界,「明境通別」,所觀的境界,有通有別,唯念自佛則用別,即六根中隨舉一根;唯念他佛與雙念自他佛,則用通,即都攝六根。
其次,又介紹了能觀的心識,「明觀盈縮」,說明能觀的心識,也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依教作觀,就是隨順著所悟的教理,然後成為妙觀察智的相應心品。
能觀的心識,可以分成藏、通、別、圓四種教觀的層次,這其中有淺有深,有權有實。所觀的境,還有能觀的心,經過前面蕅益大師的分析,對於怎麼修念佛三昧,而證到圓通的方法,已非常詳盡地做了說明。
菩薩修證
接著下面進一步說明「證」,大勢至菩薩自己修證的情形是怎麼樣呢?至少有十二種方法─四教四觀,又每一教再分念自、念他、自他俱念,四乘以三,共十二種念佛三昧。
而大勢至菩薩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修證?「明證本跡者」,必須分本地和跡示說。本地,原來自己本地修證的情形;跡示,後來為了度化眾生權巧方便,所示現的修證情形。分本地和示現兩種情形說。
自行化他
《釋義》說:「自行」,自己修證,「則本跡俱圓」;不論是本地或者是示現,都是用的圓教的方法。
看(乙)表,「自行|本地(單用圓教)」,本地是單用圓教。「跡示(單用圓教)」,示現的,也是單用圓教。換句話說,自行是「用實不用權」。
方法有權、有實。自己修行,懂得這十二種方法,當然要用最真實的。所以無論是示現的大勢至菩薩,或是自己本地,原本的大勢至菩薩,都是用圓教的教觀來修證。
用圓教的方法,來修念佛三昧,也就是把能觀的心識,提高到最高的層次,這個我們可想而知。
「化他,則四教俱用」,度化眾生必得契理,最重要還得契機。眾生的根機,上中下都有,所以契機施教的關係,就得四教俱用,藏通別圓四教都得用。
看(乙)表,「化他──本地(俱用四教)、跡示(俱用四教)」,本地和示現的,藏、通、別、圓四教都得用。
先說自行。大勢至菩薩自行,也就是經文所講的:「以念佛心,入無生忍。」以修念佛三昧的心識,最後證入了無生法忍。
為什麼自行,是用實|真實法,而不用方便法呢?那就是智者大師,統攝了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,講出了藏、通、別、圓四個化法。最後總結說:「山家宗趣,正意在圓;為防偏曲,說前三教。」
「山家」就指天台本家,天台本家講的宗旨、歸趣,是「正意在圓」,主要的用意,是希望大家懂得圓教法。「為防偏曲,說前三教」,為了防止大家走偏了路,甚至於走了彎曲的冤枉路,所以才說前三教。智者大師的用意在這裡,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用意當然也就在這裡。
所以自行是單用圓教。化他,就是經文所講的:「今於此界,攝念佛人歸於淨土。」度化眾生,以念佛法門來度化眾生,收攝念佛的人,都歸屬到淨土去。其中藏、通、別、圓,四種教法都用得上。
消釋經文
《釋義》:「還須先約三種念佛以釋今文」。導讀重要的地方在這裡。下面三種念佛,講的就是單用圓教,是介紹「自行」。
「次明四種淨土以彰能攝」,經文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」,歸於哪個淨土呢?有四種淨土。這個介紹的是「化他」。化他則四教都得用,所以四教都得解釋。
這裡先單用圓教,分三種念佛,念自、念他、自他俱念,來解釋〈念佛圓通章〉的經文。
前面第一遍所作的消文是一般性的。後面第二遍,要根據蕅益大師的《釋義》來消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