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晚上睡覺時,身體不會像受祭拜的尸,端坐不動,是屈伸自如的。居家時,安然自適,不以待客之禮與家人相處。
見到穿齊ㄗ 衰ㄘㄨㄟ喪服的人,雖然很親近,必定改變往常見面的容貌,臉色哀戚敬重。見到大夫以上的官員和眼盲的人,雖然是很熟常常見面,必定以恭敬的禮貌對待。
孔子乘車,見到穿喪服的人,手扶助車前橫木,微微向前俯身作禮,表示同情。見到手持公文圖籍的人,行「式禮」表示尊敬國家。主人親自烹調的酒食菜餚,孔子必定改變臉色,鄭重的挺身跪起來表示感謝。遇到霹靂疾雷及猛烈暴風,夜眠也必定起床,穿戴好衣冠,端坐因應突變。
「寢不尸,居不容」,「寢」,睡眠。「尸」,古時祭祀時,選出貌似祖先的孫輩,穿上祖先的衣服,端坐不動如同神像,代表祖先接受祭拜。
「居」,居家。「容」,依照《經典釋文》及唐《石經》皆作「客」字,與家人相處應該和樂自在,不該用待客之禮對待,而失之嚴肅拘謹。從前有人稱宋儒程子為「泥塑書生」,太過嚴肅,就與孔子氣象並不相同。
「見齊ㄗ 衰ㄘㄨㄟ者,雖狎必變」,「齊衰」,衣裳邊緣縫整齊的喪服,是五種喪服中,僅次於父母去世所穿的喪服「斬衰」。「齊衰」,是祖父母過世,或出嫁女兒為父母去世所穿著的喪服。服「斬衰」喪期三年,服「齊衰」喪期一年。這裡舉「見齊衰者」就包括「見斬衰者」,因為「斬衰」之喪重於「齊衰」之喪。「狎」,親近。「變」,改變容貌。因感同身受自然收斂身心,態度哀傷敬重,不同於平時。
「見冕者與瞽者,雖褻必以貌」,「冕」,大夫以上所戴的禮帽。「冕者」,指大夫以上尊貴的身分,不一定戴帽穿著公服。「瞽」,眼瞎。
「褻」,常常見面,比「狎」更親近,是可以開玩笑的。「貌」,恭敬的禮貌。恭敬冕者身分,擔負國家大任;而對瞽者,即使他看不見,必以適當的禮貌對待,完全在於自己的恭敬心。
「凶服者式之,式負版者」,「凶服」,喪服。「式」,車前橫木。古人乘車時,用手扶住車前橫木,微俯身體致敬行禮,這是式禮。「負版」,國家的圖籍。古代國家的土地、人民、戶口、車服、禮器,都有圖籍記載。尊敬負版的公務員,表示敬重國家。
「有盛饌,必變色而作」,「饌」,泛指酒食菜餚。「盛饌」,主人親自烹調準備,不在食物多而完備。主人盛情款待而親自下廚烹調,必須先向主人禮謝後才用餐。「作」,跪起。古人席地而坐,是坐在腿上,為表尊敬則跪起直立上身。
有一次,魯國少施氏宴請孔子,禮節周到。孔子用餐前先祭拜,少施氏立刻由坐而跪起,謙下辭謝說:「準備的粗食,實在不值得祭拜!」孔子吃飽了,再勉強吃些。少施氏見狀立刻跪起,辭謝說:「粗食不敢勉強您再多吃些,而傷了身體。」孔子飽了再多吃些,這是答謝主人盛情有禮。
「迅雷風烈必變」,「迅」,快速。「迅雷」,雷擊又急又激烈,所謂「迅雷不及掩耳」。「烈」,猛。昊天在上,隨時監臨我們行善作惡,「迅雷」、「風烈」不尋常,是天之威怒將有災變,君子言行應當謹肅,豈能放逸而不戒慎恐懼?「變」,即使就寢躺平,也趕快起來穿好衣服,端坐以應變,這是敬畏天之威怒。
本節經文,記述孔子居家自在,出外待人恭敬,敬天戒慎。聖人平常生活中,氣象自有不凡之處,應細心體察學習,切莫忽略而錯過!
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