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外何足言
解讀白居易〈日長〉一詩
●洪中周

〈日長〉白居易

日長晝加餐,夜短朝餘睡;
春來寢食間,雖老猶有味。
林塘得芳景,園曲生幽致;
愛水多棹舟,惜花不掃地。
幸無眼下病,且向樽前醉;
身外何足言,人間本無事。

接觸佛法之後,重讀歷代詩詞,會有不一樣的觀點與想法。

李白的〈將進酒〉非常有名,讀到「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來,烹羊宰牛且為樂,會須一飲三百杯」,曾經背誦的名句,忽然厭棄,希望自此從腦海中忘卻抹去。

對比白居易的〈日長〉,以前未曾注意,近年讀到以後,吟哦再三,愛不釋手。能寫出〈長恨歌〉、〈琵琶行〉傳頌千古長詩的曠世奇才,晚年參佛修行,再寫出來的詩作,依然別具一格,雋永深刻。

〈日長〉全詩十二句,茲以三段分開解說。


日長晝加餐,夜短朝餘睡;
春來寢食間,雖老猶有味。

曾經科考,也作過官,智慧原本甚高,再加上信仰佛法,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古人,早就有現代養生觀念。

白天太長了,活動大,就要「少量多餐」;晚上太短了,早上就要來個「回籠覺」;春天來了,寒熱變化大,吃飯睡覺懂得好好安排;雖然年紀大了,生活也能過得愉快滿足。


林塘得芳景,園曲生幽致;
愛水多棹舟,惜花不掃地。

要有恬淡安逸的生活,除了飲食起居的調理以外,屋外的景緻也要懂得欣賞。林邊水塘,彎曲小徑,賞心悅目以外,現代人講究的「芬多精」,更是充足吸納。

尤其老了更不可都躲在室內,必須走到屋外去運動,愛山的就爬山,愛水的就泛舟。回來看到滿地凋謝的花朵,曾經喜愛的花朵也不必打掃,春天多雨,就讓它化作泥,回歸自然循環。


幸無眼下病,且向樽前醉;
身外何足言,人間本無事。

老了慢性病多半會有,「眼下病」用得好,眼前沒什麼病,安康過日,頓覺心情愉快。案前獨酌,喝到微醉,這時更體悟到,身外名利微不足道,人間各種擾攘本不該有。

末尾這兩句雖淺白,卻蘊含佛家哲理,常被當作名句抄錄傳頌。佛陀言「世人共爭不急之務」,「一切有為法,皆如夢幻泡影」,會那麼多人共鳴,足見深諳佛理的人也不少啊!

涅槃四法中第一法「近善知識」,古代聖哲名人善知識非常多,今人以外,古人更值得親近啊!



【前期連結】一夜好眠很容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