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論】
周易下經──讀易散記──姤卦六爻
●自明


初六。繫于金柅,貞吉。有攸往,見凶。羸豕孚蹢躅。

「繫于金柅,貞吉。」

虞翻注:「柅,謂二也。巽為繩,故繫柅。乾為金,巽木入金,柅之象也。初四失正,易位乃吉,故貞吉矣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「柅」子夏傳作「鑈」,說文作「檷」。九二為互體乾,說卦傳乾為金,故虞注:「柅謂二也。」說卦傳巽為繩直,故虞注:「巽為繩。」初巽為繩,二為柅,故注曰:「繫柅」。乾為金,巽為木為入,以巽木入金,其象為柅。柅,說文作檷,云:「檷,絡絲趺也。」「趺」與「跗」同。其位在初,謂初當繫二。初四皆失位,不正,二爻相易,變而得正,故貞吉。

「有攸往,見凶。」

九家易注:「絲繫于柅,猶女繫于男,故以喻初宜繫二也。若能專心順二則吉,故曰貞吉。今既為二所據,不可往應四,往則有凶,故曰有攸往見凶也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巽,指初六,為繩,為陰。九二為互體乾,為陽。陰為女,陽為男,故九家易注:「絲繫于柅,猶女繫于男。」隨卦三陰三陽,陰皆係(同繫)陽,故稱「繫」,以喻初宜繫二。繫二則宜專心順二。故貞吉。蓋初六為九二所據,故初不可往應于四。若「有攸往」即與四易位,則互離為見,則是「見凶」。

「羸豕孚蹢躅。」

虞翻注:「以陰消陽,往謂成坤,遯子弒父,否臣弒君,夬時三動離為見,故有攸往見凶矣。三夬之四,在夬動而體坎,坎為豕為孚,巽繩操之,故稱羸也。巽為舞為進退,操而舞,故羸豕孚蹢躅。以喻姤女望于五陽,如豕蹢躅也。」

宋衷注:「羸,大索,所以繫豕者也。巽為股,又為進退,股而進退,則蹢躅也。初應于四,為二所據,不得從應,故不安矣。體巽為風,動搖之貌也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

虞注○五月以一陰消去一陽,而為姤卦。由此繼續以陰消陽,消至十月,陽盡,而成坤卦。陽盡之前,初消一陽為姤,次消至二陽,為遯卦,遯內卦為艮,內卦乾則不見,是為艮子弒乾父。陰消至三內卦變為坤,而為否卦。否卦上體乾為君,下體坤為臣,是為坤臣弒乾君。故虞注:「遯子弒父,否臣弒君。」虞注「夬時三動」,「三」當作「四」。因為姤卦倒過來就是夬卦。夬是八宮卦中坤宮五世變卦,夬卦彖傳曰:「夬,決也。」夬決于上,坤之世爻上六不變,六返于四,而為需卦,需為坤宮游魂。姤初與四相應,四動成互體離,離目為見,故曰:「有攸往,見凶」矣。姤倒為夬,所以姤之三即夬之四,姤九三爻辭與夬九四正同。夬四動而成需卦,其上體為坎。說卦傳:「坎為豕。」坎卦有孚,故「為孚」。巽「為繩直」,說卦傳文。故注云「巽繩」。九二變正,下體為艮,說卦傳「艮為手」,注云「操之」者,是指二言。繩,故「稱羸」。陸績(引自釋文)云羸讀為累。即縲絏之縲,古字通用。注「巽為舞」,象風也。(巽大象傳:隨風巽。)注「為進退」,說卦傳文。操,故稱「羸豕」。舞,故稱「孚蹢躅」。蹢躅,釋文云:「不靜也。」說卦傳「巽為躁卦。」故「不靜」。陰陽相求,故姤女以一陰望五陽,如豕蹢躅。李疏案語。序卦曰「決必有遇。」夬九三「獨行遇雨」,三動應上,上陰極則下陰生。姤三已動互離為見,成坎為豕。說亦可通。

宋注○大壯九三爻辭:「羝羊觸藩,羸其角。」釋文:「羸,鄭虞作纍。馬云:大索也。」是也。巽為繩,故宋注云:「羸,大索,所以繫豕者也。」「巽為股,為進退。」皆是說卦傳文。股而進退,是蹢躅之象。初遠應于四,近為二所據。不得從應,故蹢躅不安。「巽為風。」說卦傳文。其象動搖,故稱「蹢躅」。

象傳曰:「繫于金柅,柔道牽也。」

虞翻注:「陰道柔,巽為繩,牽于二也。」

李氏纂疏:「初陰為柔,巽也。巽繩為牽,陰繫于陽,故牽于二也。」




【前期連結】專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