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翻注:「否三之四。女,謂四。歸,嫁也。坤三之四承五,進得位,往有功。反成歸妹,兌女歸吉。初上失位,故利貞,可以正邦也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注「否三之四」者,依虞氏「之卦」之說,三陰三陽之卦自否卦來,故云「否三之四」,是乾坤交也。詳見惠氏棟屯卦注。漸卦互體離,離為中女,故「女謂四」也。魯隱公二年穀梁傳:「婦人謂嫁曰歸。」故云「歸,嫁也。」否卦坤三之四,上承五陽,進得陰位,自內曰往,故注云「往有功也。」注「反成歸妹,兌女歸吉」者,歸,自外來也,今四自下往,不可謂歸,故以反成歸妹為義。雜卦傳曰「漸,女歸待男行也。」虞彼注云「兌為女,艮為男,反成歸妹,巽成兌,故女歸待艮成震乃行,故待男行也。」尋解歸妹之義,震兄嫁兌妹,以坎中男離中女結為夫婦。漸卦亦是四爻互離三爻互坎為夫婦,九三「夫征婦孕」是也。三動變為陰爻,與上九易位,則五體為坎,故亦與四為夫婦,「婦三歲不孕」是也。四與五三,俱有夫婦之義,四爻注云「四已承五,又顧得三」是也。是女歸之義,仍在漸象。卦有歸妹反象,故取「女,歸吉」也。九三雖坎體,權變成震,九三變,則四專承五而上正,五坎為夫婦,即是九五爻辭云「終莫之勝」者,是亦震兄嫁妹,歸妹之義也。以女无自進之道,歸妹由陽來,而漸卦陰往,故取義如此,非謂漸卦當反成歸妹也。若反歸妹,則「利貞」不可通也。當與復卦反為震卦之象同例。初上失位,利變之正,故「利貞」。初正,三權變坤為邦,受上易位,成既濟定,故「可以正邦也。」
彖傳曰:「漸之進也,女歸吉也。進得位,往有功也。進以正,可以正邦也。其位,剛得中也。止而巽,動不窮也。」
「漸之進也,女歸吉也。」
虞翻注:「三進四得位,陰陽體正,故吉也。」
李氏道平纂疏:「否三進四,各得其位,陰陽體正,坎離交為夫婦,故女歸吉也。」
「進得位,往有功也。」
虞翻注:「功謂五,四進承五,故往有功,巽為進也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繫辭下傳「五多功。」故虞注「功謂五。」否卦六三進四,與得位,六三以陰承陽,故「往有功也。」說卦傳「巽為進退。」故「為進」也。
「進以正,可以正邦也。其位,剛得中也。」
虞翻注:「謂初已變為家人,四進已正而上不正,三動成坤為邦,上來反三,故進以正,可以正邦,其位,剛得中。與家人道正同義。三在外體之中,故稱得中。乾文言曰:中不在人。謂三也。此可謂上變既濟定者也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初六上九皆不正當變,初變成家人。四自三進,其位得正。而上猶未反于正,三動互坤為邦,上與三應,三上易位,是上來反三。巽為進,故「進以正,可以正邦也。」三在六爻之中,又居外卦之內,故曰「其位,剛得中也。」家人道正,以三上易位,六爻皆正,而三亦得中,故云「同義」。「三在外體之中」者,言在內也。在內,故得稱中。乾文言傳曰「中不在人。」謂九三也。故知漸卦三爻為中也。初已變,待上爻再變,則六爻正,成既濟定矣。
「止而巽,動不窮也。」
虞翻注:「止,艮也。三變,震為動。上之三據坤,動震成坎,坎為通,故:動不窮。往來不窮謂之通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止,艮象也。「三變,震為動。」謂初已變,故三成震也。三已變互坤,上即之三據坤,則震動成坎矣。「坎為通」,說卦傳文。通,故「動不窮也。」「往來不窮謂之通。」此是繫辭上傳文,引之以明通故不窮之義。
象傳曰:「山上有木,漸。君子以居賢德善俗。」
虞翻注:「君子,謂否乾。乾為賢德。坤陰小人,柔弱為俗。乾四之坤,為艮為居,以陽善陰,故以居賢德善俗也。」
依李氏疏解釋。老子道德經曰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。」憨山大師注「毫末,喻最初一念。」枚乘曰「十圍之木,始生如蘗。」木生以漸,故「山上有木漸。」虞注「君子,謂否乾」者,乾卦九三「君子終日乾乾。」故「君子謂否乾。」繫辭上傳「可久則賢人之德。」故虞注「乾為賢德。」坤陰小人柔弱,陰隨陽轉,故虞注「為俗」。否卦乾四之坤,則否下體為艮,艮為門闕,故「為居」。乾九是陽爻,陽為善,此是以乾陽善待坤陰,故虞注「以陽善陰。」蓋艮三君子,乾四賢德,是「君子居賢德」也。巽四,即是否四,為互體巽,巽四即是否卦坤三。否卦下體坤為小人,其俗柔弱,君子居之,能善俗也。泰卦彖傳曰「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。」以陽善陰,故曰漸也。